玩物丧志,小嘉相信我们每一个人小时候都听父母说过这句话。
长大了的我们,也依然在这句话的鞭策之下努力地生活着。
可是玩,就真的一定会丧志吗?
小嘉觉得并不是这样的。
大家都说,棍棒底下出孝子,严师出高徒。

可是小嘉在想,在我们一板一眼学习的同时。
是不是也在消磨着我们本身的天赋呢。
近年来,中国式教育频频登上热门。
以分数论英雄的说法,也被拉到了大众面前。
我们不禁思考,这样好吗?
这个问题小嘉无法下结论。
人们常说,一命、二运、三风水、四积功德、五读书。
但依小嘉看,除了读书,其他都不在我们的掌控范围之内.
从这方面来看,读书确实是改变命运最快的方式了。
可天生就对读书没有兴趣的孩子该怎么办呢?
我们就应该将他们无情地淘汰吗?
小嘉觉得不应该这样。
有的人志不在此,对一些课本之外的东西有兴趣,有天赋。
却不被大众所理解。
甚至会觉得除了学习外的所有爱好都是不务正业。
很多玩出名堂的人,小时候都会被认为是玩物丧志。
比如:从小喜欢玩昆虫的达尔文。
喜欢玩镜片的显微镜发明者列文虎克。
只会打游戏的电竞职业选手们。
你看,他们都是玩的代表。
可他们每个人都可以算是实现了自我价值。
有的时候,很多东西和作品其实都是玩出来的。
我们在放松的环境下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,

成功率往往要比被逼迫的要高很多。
而且玩本身,能使我们精神放松,玩出名堂来。
相比于学院的固化体制,
我们以玩的心态去做一件事,更容易衍生出多样化的思维。
当然专业固然是好,但思维发散更难得一些罢了。
可能看到这里,有些小伙伴就坐不住了。
立马就跟父母说:自己每天沉迷打游戏是为了打职业。
自己不务正业,是为了开拓思维。
然后就被父母奖励了一个自己最喜欢吃的大嘴巴子。
对此,小嘉想说:
活该!
毕竟,沉迷和玩也是有区别的。
玩,我们也要看清自己的天赋在哪里。
明白自己的目的是什么。
就像在学习中劳逸结合很重要。

玩归玩,闹归闹,可别拿自己的前程开玩笑。
玩物不一定就会丧志。
但更多的,是看我们怎么合理地玩。
本文由 哥弟网 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gdnhd.com/609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