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徽宗赵佶懂音乐,这方面造诣很高,懂诗词造诣也很高,懂书法造诣更高,懂绘画造诣天花板,懂园林也是天花板(艮岳万岁山建造者),懂军事(当过节度使相当于现代军区司令),懂瓷器(宋代最出名的青瓷就是他命人搞的),当皇帝之初刚开始也想有一番作为,颇有明君风范。

不过政治上稍稍起色就懈怠松散了,各种能力集于一身,造成了心不在焉轻佻不专一的性格。作为一个政治家,赵佶更倾向于使用一些权术上的手段达成政治目的,而非建立合理的制度或者推动制度改革,是典型的机会主义者。这种思想贯彻到整个徽宗朝的人才选用、政策实施等各方面,势必会造成极大的隐患。

宋朝的问题一直就有,从来也没停过,历史不是一两个皇帝,一两个大臣独立创造的,但他们要负主要责任。可以说就赵佶那个搞法,哪怕他真的早早挂掉,北宋也是一样要糟糕,区别只是他把亡国之君的锅甩走了。河湟地区看似被吞并,实则统治基础不稳,基本没派上用场。燕云几个州是空壳子,而且辽国的整体并没有崩溃,从金国打下辽国的东京辽阳府之后,剩下一半的辽国都成建制的投降金国,耶律大石就带了几百人溜号了。

所以后来金军南下,完全可以看作是那个一直被北宋送岁币的辽国+女真的金国在全力攻宋,大量辽国降将掺杂其中,而原本防御西夏的西军还在第二次靖康之变后堵在了潼关,一点忙没帮上。解决党争,方法是新党旧党全都清洗,元祐党人碑把新旧两党一网打尽,破坏了制衡的局面但也加速了行政效率,这件事不好评论好坏,但问题是,大权独揽之后就开始丰亨豫大,公然倡导腐败,上行下效。

于是朱勔李彦梁师成王黼一股脑跳了出来,什么园林艺术,花石纲,看着是艺术,背后都是血汗(反过来看汉武帝,大权独揽后就整兵备战,卯足了劲搞基础设施建设,赵佶真的啥也不是)。方腊起义平定,还是先废了江南应奉局服了软,再派最精锐的西军才拿下的,江南经济被搅了个一塌糊涂。

有人拿赵佶和刘彻比,毫无可比性。首先刘彻的祖宗刘邦差点被匈奴俘虏,后代对匈奴都有一种心理上的畏惧,刘彻是一个不畏艰险,性格猛烈之君王,敢于倾尽一切和匈奴殊死搏斗。其次,刘彻选择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精神方向,奠定中国往后几千年的政治文化格局,儒家的本质就是唤醒爱和转化爱。正是无敌的第一代儒教,生生干翻了匈奴。赵佶是一个本质懦弱,昏庸无能,没有战略眼光的底层皇帝。而刘彻,本质性情刚烈,敢于征服挑战,拥有长远的战略目光和实行魄力的顶级皇帝,所以才称秦皇汉武。

宋钦宗和明朝的代宗有点类似,都是国家危难时期紧急登基,不过宋钦宗是干了一系列糊涂事导致国破家亡,而明代宗却是力挽狂澜挽救败局恢复国家。而明崇祯皇帝又有点类似于明宪宗,两个皇帝登位初期都是内忧外患一团糟,所不同的是明宪宗经历10多年励精图治,不仅结束了内乱,而且对外频繁用兵压服北方草原各部,并报了当年瓦剌入侵大明并俘虏名英宗的一箭之仇,崇祯皇帝却是搞了17年,国家越来越弱最终国破家亡。北宋简直攀上了文化巅峰,宋徽宗赵佶如果没做成皇帝就好了,可能也是一位后无来者的大艺术家。
本文由 哥弟网 原创,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gdnhd.com/7795.html